在產品設計中如何有效的利用設計沖刺?

相信我們應該都知道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 最小可行產品。它常用于產品0-1的初期嘗試,可有效驗證假設并發(fā)現問題,以最快的速度構建用戶最想要的產品。而今天要說的設計沖刺,有點像MVP的迷你版,但區(qū)別很大。MVP側重基于用戶反饋,持續(xù)對產品進行迭代和改進。它周期長,成本高。而設計沖刺則講究快速且高效地驗證某一個想法/功能并尋找最佳解決方案。它時間周期短、目的性強,適用于產品開發(fā)的任何時期。

什么是設計沖刺?

設計沖刺(Design Sprint)源自Alphabet公司的風投部門Google Ventures。它最初是為了幫助初創(chuàng)公司解決他們所面臨的業(yè)務挑戰(zhàn)而開發(fā)的。正如Sprint網站所說:“5天產品創(chuàng)新沖刺,快速測試想法并解決關鍵業(yè)務問題?!?

Google創(chuàng)建了一個高度結構化為期五天的流程,它需要成立專門的沖刺團隊,通過每天安排不同的任務,找出潛在的解決方案,并與真實用戶一起測試方案,最終為團隊提供可操作的解決方案。現如今,設計沖刺的應用相當廣泛,并被運用到各個行業(yè)(詳細可欣賞《設計沖刺》原作)。

 

為什么要做設計沖刺?

產品誕生之前,都是始于一個想法,一個旨在幫助世界變得更美好的假設。但是在把假設變成真實的產品之前,你必須考慮用戶需求和用戶體驗,看看這個想法與用戶/市場是否契合,這就需要用到設計沖刺。

設計沖刺可以在短時間內從結果出發(fā)進行原型設計,而不是花費數月時間來構思、設計和開發(fā)最后可能根本不符合市場的產品。簡而言之,設計沖刺可以:

Ο 驗證產品是否適合市場、貼近用戶

Ο 構建高保真原型以模擬真正的產品并邀請真實用戶進行測試

Ο 避免在沒有驗證想法的情況下,就投入大量金錢和時間開發(fā)產品

Ο 將設計思維整合到產品開發(fā)過程中,使團隊目標保持一致

在設計沖刺結束時,你的假設將變成可點擊的原型。更重要的是,你可以做出明智的決定,確定你的想假設是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還是應該退后一步,重新思考。

先列一個大綱,需要源文件后臺回復“設計沖刺”

沖刺前的準備工作

建立規(guī)則

1、決策者:1~2名,建議首席執(zhí)行官,創(chuàng)始人,產品經理,設計總監(jiān)

2、組建團隊:7人以內,擁有不同技能,建議項目組中的核心人員

3、專家團隊:財務專家、營銷專家、客服專家、技術專家、設計專家

4、引導者:選出引導者,負責把控整個流程

5、禁用電子設備

物品準備

1、會議室:使用一周以上

2、白板:2塊以上

3、馬克筆、便利貼、圓點帖、膠帶、白紙

4、計時器

5、零食補給

 

星期一: 理解

設定一個長期目標

在開始前,問團隊一個問題“我們?yōu)槭裁匆鲞@個項目?一年后甚至五年后,我們希望公司變成什么樣子?”展開討論后你們必須得出一個清晰的目標,它可以代表公司的使命和愿景。

列出沖刺問題

每個目標背后都存在機會和風險,我們需要針對“長期目標”提出假設和問題:

Ο 在這次設計沖刺中,我們想解決什么問題?

Ο 實現長期目標的必要條件是什么?

Ο 想象一下,如果項目失敗,或產品沒人用,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例如藍樽咖啡的長期目標是:將優(yōu)質咖啡帶給線上新客戶。設計沖刺問題是:我們該如何吸引新客戶?我們如何讓新客戶對我們產生信任?

藍樽咖啡案例:藍樽咖啡最初是銷售咖啡的連鎖實體店。2012年藍樽咖啡獲得2000萬美金的投資資金,創(chuàng)始人詹姆斯打算用這筆錢打造一個線上商店,售賣新鮮咖啡豆。因為此項目投資大、風險高而且跨領域,詹姆斯最后決定聯合谷歌風投團隊用設計沖刺的方法找到最佳可行方案。

繪制地圖

繪制簡單的用戶體驗地圖,展示用戶使用產品的活動路徑。例如藍樽咖啡團隊的目標場景是一位新用戶在線選購咖啡豆。用戶在線上商店的活動路徑如下圖:

訪談專家

先與決策者談,把你們以上得出的目標和問題、地圖都展示給決策者看,問他是否認可或者有沒有其他的建議,避免一開始就錯了。尤其是B端產品,老板的想法十分重要,沒有人比老板更懂我們的客戶了。

關于訪談專家的選擇,一定要選擇和用戶接觸很多的人,尤其建議營銷人員、業(yè)務人員、客服人員、用研人員的加入。其次是財務人員、技術人員和后勤人員等。

向專家們介紹完整個設計沖刺的目標和問題,請他們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疑問。同時團隊成員必須仔細聽并保持記錄,記下“我們應該如何?”在便利貼左上角標記HMW(How might we?),每個便利貼代表一個問題。

整理HMW

將所有的HMW筆記貼墻上或者白板上按組分類整理。用圓點貼投票選出合適的HMW,決策者的意見權重更高,給他們不一樣的圓點貼區(qū)分普通成員的投票。

選出目標

將投票最高的HMW,根據所對應的用戶旅程路徑貼在地圖上,如下圖:

決策者必須從地圖上選出目標事件(目前最想解決的問題)。如下圖圈是出的目標用戶和目標事件:

并且這個目標必須能解決我們之前提出的某個或幾個沖刺問題的。

Flatiron Health案例:在美國,超過1300萬的癌癥患者中只有4%的癌癥病人有參與到臨床試驗當中,醫(yī)療人員沒有辦法從其他96%的患者的情況中了解更多信息。Nat Turner和Zach Weinberg針對癌癥大數據分析的可能性和商業(yè)模式進行了大量的分析和調查,走訪了很多的癌癥專家,參觀了60多個腫瘤治療中心并與他們進行了大量的討論。終于在2012年,他們決定成立Flatiron Health,希望整合世界上的腫瘤數據,并利用大數據分析的手段把這些數據整理成有用的信息,以更好的幫助醫(yī)生、患者以及相關的研究人員。

 

星期二: 構思

閃電之旅

讓所有成員對產品的使用路徑和功能列一份清單,可以參考其他產品,可以是簡單的競品分析。給每個成員3分鐘的發(fā)言時間,引導者負責在白板上記錄下好的想法。當閃電之旅結束,白板上的想法就是我們進行下一步很好的素材。

四步繪圖法

1、筆記

給成員20分鐘的時間在會議室的白板/墻上收集、記錄信息,期間成員可以打開電腦/手機查看資料。

2、想法

每個人都開始進行思考模式,并在白紙上畫出產品簡單的原型。20分鐘內完成。

3、瘋狂8分鐘

每個人準備1張A4紙,對折得到8個板塊。分別在這8個板塊創(chuàng)建小型原型圖。每個板塊60秒,快速進行,亂寫亂畫。這個不用給其他人看的,它只是一個繪制原型圖前的熱身活動(快速整理思路)。

4、繪制原型

開始正式繪制產品的原型圖,要盡可能的明確,一目了然。方案里不要出現作者名字,但是可以給方案想一個有趣標題,便于星期三評選時與其他方案區(qū)分。

尋找用戶

周二開始根據周一的結論尋找、篩選目標用戶。可以通過調查問卷招募(提供獎勵或紅包),也可以與業(yè)務/銷售人員配合邀請深度用戶進行周五的測試。但是一定要確保他們是符合你們目標用戶的標準。最后選出5個真實目標用戶即可。

注:雅各布·尼爾森分析了83項他自己的產品研究。他觀察了10次、20次等次數的采訪后能發(fā)現多少個產品問題。結果驚人的一致:85%的問題在僅僅采訪5個人后就被發(fā)現了(數據來源:尼爾森諾曼公司)。

 

星期三: 決策

熱點圖

用膠帶將所有的草圖方案貼在墻上,所有成員聚集到方案前,依次瀏覽所有方案,用圓點貼標記亮點部分,覺得很棒的點子可以多貼,有問題的地方就用便利貼寫下來貼在草圖下方。全程成員間不可有任何交談。最后這些圓點就形成了一幅熱點圖,亮點和問題都一目了然。

之所以不能交談,是因為成員之間若是交流很浪費時間,甚至讓人容易忘記時間,更可怕的是:會給其他成員增加短時記憶負擔,分散注意力。

藍樽咖啡設計沖刺中的其中一個方案

快速評估

所有人聚集到一張方案前,由引導者描述方案,對于圓點集中的亮點部分,需要大聲朗讀出來,同時記錄員負責記錄亮點并貼在每個方案的上方。引導員講解完后,方案作者可以解說自己的方案并回答成員的問題,但是每個方案評估總時間都必須在3分鐘以內。有些基本沒有被貼圓點的方案可直接略過,節(jié)省時間。

無聲投票

強調公司的長期目標和沖刺問題,讓每個人選擇一個方案通過貼圓點的形式投票并簡述理由(1分鐘即可)。但是無論成員投票結果如何,決策者才是最終拍板的,成員投票僅供決策者參考。

最佳方案

當決策者選擇出不止一個最佳方案的時候,且這幾個方案都很不錯還不能合并到一個原型中。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將這幾個方案都做出原型,留到周五用戶測試再比較用戶反饋,決出勝負。

故事板

在白板上 ,畫出與 5 至 7 個板塊 ( 最好不超過15個 ) 以開始故事板。第1板是用戶發(fā)現你們產品的方式,俗稱流量入口, 它可以是簡單的 web 搜索、蘋果商店、應用市場、新聞報道、社交媒體網站、社交APP等。

藍樽咖啡的故事板

星期四: 原型

選對工具

原型軟件推薦 Sketch、XD、墨刀、Axure,尤其是XD的交互動畫,現在約等于Sketch+Principe的結合版了。星期四旨在創(chuàng)建一個比較完善、高品質的產品原型,使用戶看起來更真實。但也不必過多頁面,畢竟是測試主要功能。

藍樽咖啡第四天的主頁原型

逐個擊破

制作者:2人或以上,負責原型設計

整合者:1人,負責收集制作者的原型圖,并整合在一起,查漏補缺

文案:1人,負責原型中的表達措辭

資源收集者:負責為制作者搜集資源,包括圖片、素材、競品等

采訪者:負責撰寫周五的采訪稿

審核檢查

主要由整合者負責,檢查原型中的錯別字、邏輯是否合理、語句是否通順等。整合者要負責把控每個部分,保持同統(tǒng)一。如果需要返工,應馬上反饋給隊員。

內部測試

內部測試,以便于及時發(fā)現問題,修補BUG。這個部分可由采訪者訪談決策者,以檢查原型與決策者的想法是一致的。

 

星期五: 測試

面談用戶

面談用戶的五個準則:

Ο 友好歡迎:友好地迎接用戶,然他們感到自在,并說明你需要誠實的反饋。

Ο 背景問題:輕松閑聊,過渡到想了解的話題。

Ο 介紹原型:提示用戶產品還不完善,很多缺陷并不是故意的。希望用戶感到困惑時及時提出。

Ο 任務助推:觀察用戶自己探索原型的過程,剛開始略微提示一下,之后用提問跟進,幫助用戶有聲思考。

Ο 快速提問:用提問促使用戶自我總結。然后感謝用戶。

保持記錄

采訪者在面談用戶的過程中,其他成員可通過視頻和錄音,記錄問題和發(fā)現。

注:當測試的是手機應用時,可使用實物攝影機,將視頻傳輸至沖刺會議室內供其他成員觀看。如下圖:

發(fā)現問題

采訪前,在白板上畫一個網格。它分為5列——每個受訪用戶一列;還有幾行——每個原型一行。采訪結束后由團隊成員將自己記錄在便利貼上的問題和發(fā)現,貼到對應的網格里。

對表格中的問題與發(fā)現進行討論與分析,找出用戶的共性,標記痛點和爽點。

得出結論

到了這一步,結果已經很明顯了。你可以得到效果最好的那份原型圖,并且得到不少用戶痛點和問題。這時,請回顧長期目標和沖刺問題,比較采訪中發(fā)現的共同點,確定設計沖刺結束后的計劃。

 

總結

設計沖刺是一個偉大的概念和方法論,強烈推薦這本書。它是很高效的一個工作方式,集中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快速驗證快速學習。不過它也不是靈丹妙藥,用了就能讓產品起死回生,它需要基于以下幾點(很重要):

Ο 與決策者目標必須達成一致

Ο 用戶為王。整個設計沖刺過程必須以用戶為中心的,切忌自嗨式設計

Ο 讓所有的利益相關者參與進來,因為他們也可能掌握產品的生殺大權,設計沖刺需要大家統(tǒng)一目標

 

 

 

原創(chuàng): 宛蘇

公眾號: 宛蘇

每天更新,
全站高品質素材免費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