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色彩認知的探索源于我對這門學科的薄弱。本篇并不沒有界面色彩搭配的內(nèi)容,只是簡單地一起探討我們能看到顏色這一過程是如何發(fā)生的?為什么同一種顏色在不同個體的眼睛里感受會不同?那些習以為常的視錯覺給我們的感受又是什么?總結(jié)中如有不足之處,還望指正~
目錄:
1、我們是如何感知色彩的
2、人類感知色彩的范圍極限
3、個體之間色彩感知的差別
4、我們的感官是如何欺騙我們
一、我們是如何感知色彩的?
物體本來是什么顏色,沒人知道;
因為我們總要借助某些東西才能感知到“物體”,我們看到的永遠是虛像。
——知乎某匿名用戶
人類能感知色彩的存在,實際上是由“光源”,“物體”,“視覺器官”這三種條件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脫離這三個條件中的任意一個來談?wù)撋识己翢o意義。
我們?nèi)粘I钪锌匆姷乃小吧省倍疾皇俏矬w本身的顏色,沒有光就沒有色彩;光本身沒有色彩,因為我們的眼睛里長了對波長在400~700nm的光敏感細胞,才擁有了識別色彩的能力。
光本身沒有顏色,但光的頻率是真實存在的。同樣,所有的物體也是沒有顏色的,但是對光的不同頻率的吸收和反射特征是真實存在的。
我們的眼睛能夠感受到的視覺信息包含都在物體反射的光線中,為了覺知到物體,我們需要對反射光線起反應(yīng)的感覺監(jiān)測器。當光線穿過眼睛的晶狀體,圖像會被反轉(zhuǎn),然后聚焦投射到眼球的后表面,即視網(wǎng)膜。視網(wǎng)膜最里面的一層是由數(shù)百萬感光細胞組成的,每個感光細胞都含有光敏感分子,或者叫感光色素。感光細胞有兩種類型,即視桿細胞和視錐細胞。
人類有三種視錐細胞,分別對應(yīng)不同波長的光(紅、綠、藍),我們稱為紅感細胞、綠感細胞、藍感細胞,分別處理可見光的不同頻段。然而我們并不是只能看見紅綠藍這三種顏色,我們看到的豐富多彩的世界是這三種細胞重疊組合在一起的結(jié)果。當有一束光進入人的眼睛,如果紅色視錐細胞最活躍,而綠色和藍色視錐細胞不活躍,那么這時候大腦感受到的這束光是紅色。當紅色視錐細胞和綠色視錐細胞同時活躍,而藍色視錐細胞不活躍,這時大腦感受到的是黃色光。
電子顯示屏技術(shù)采用的三原色,即國際通用的RGB(Red 、Green、Blue)原色,就是基于人類視覺生理構(gòu)造特征制作的。電子顯示屏中每一個子像素都有256級發(fā)光強度,綠色子像素和藍色子像素都不發(fā)光,那么這個像素會呈現(xiàn)出紅色,用RGB表示就是(255,0,0),這樣一個又一個的像素組合起來,就構(gòu)成了顯示器中的影像。
二、人類感知色彩的范圍極限
人類的眼睛不是萬能的,我們的視錐細胞的感光能力存在一個范圍,當達到某個強度或者低于某個強度就超過了它的能力范圍,也就是說人眼視錐細胞存在最高和最低響應(yīng)值。
人類只能感受到下圖這個區(qū)域內(nèi)的色彩,這也是CIE(國際照明委員會)定義出他們最有名的CIE色表來源。這個二維平面涵蓋了人眼能看到的所有顏色,此圖是1976年的修改標準,最早由1931年提出:
橫軸代表紅色分量,縱軸代表綠色分量,E點代表白光,它的坐標為(0.33,0.33);環(huán)繞在顏色空間邊沿的顏色是光譜色,邊界代表光譜色的最大飽和度,邊界上的數(shù)字表示光譜色的波長。所有的單色光都位于舌形曲線上,這條曲線就是單色軌跡,曲線旁標注的數(shù)字是單色光的波長值。
三、個體之間色彩感知的差別
單色視覺:海生哺乳動物,只能分辨黑白灰。
二色視覺:幾乎所有除了人類以外的哺乳動物。
三色視覺:靈長類哺乳動物和人類。
四色視覺:有袋類和鳥類。
1、二色視覺(色盲)
同樣的物體,反射同樣波長的光,在不同人眼中是不同的顏色,因為有人是色盲。
色盲,即只有兩種感光色素的人,可以被分為紅綠色盲,或者黃藍色盲——他們?nèi)笔Я硕滩ǜ泄馍?。這種情況發(fā)生在男性身上比例很高,大約占總?cè)丝诘?%,而女性的比例則很低,少于1%。
色盲并不是看不到那個東西的真正顏色,而是那個東西本來就沒有顏色。我們這些正常的三色視覺者,并沒有看到那個東西本來的顏色,顏色是神經(jīng)系統(tǒng)對特定光信號的特異性編碼系統(tǒng),在意識層面,它就體現(xiàn)為顏色。色覺細胞是一種對“編碼”的感知,有三種色覺細胞的正常人通過它們形成了對連續(xù)色譜的三維編碼,而缺失其中一種就形成了二維編碼,這樣的人被我們稱為色盲。所謂色盲只是一個相對概念,色盲的基因被保留至今是因為他們有普通人沒有的優(yōu)勢,譬如“夜視能力”以及“某區(qū)間更高的色彩敏感度”。
2、四色視覺(其他動物)
蜜蜂是紅色盲,它們擁有黃、綠、藍三種視錐細胞之外,還能看到紫外線。這就產(chǎn)生了許多有趣的效應(yīng),蜜蜂能區(qū)別在人類看來許多相似的花朵?;ǘ涞念伾⒉皇菫槿祟惖难劬ΧO(shè)計的,而是為了蜜蜂,這些顏色就是把蜜蜂吸引到某一特定花朵的信號。
蜜蜂對黃色有特殊的偏愛,對藍色也很敏感,但卻無法看見紅色,因此紅色的花主要反射一些額外的藍色,這就是蜜蜂所看到的那部分。花瓣的不同部分對紫外線的反射也是不同的。所以如果我們能像蜜蜂看到花朵那樣看到它們,會將更加美麗并且有更多的差異。
再來看一下鳥類眼中的世界,它們除了擁有紅、藍、綠感光細胞之外,和蜜蜂一樣比人類多一種“紫外線感光細胞”,能夠識別波長在400nm以下的光波。這里想象一下雄性孔雀的羽毛在雌性孔雀的眼里會是什么顏色?
這里需要提到一位大佬——雀尾螳螂蝦(皮皮蝦),不僅有16種錐狀細胞還能看見紫外線,偏振光。
你能想象它眼中的世界嗎?你想象不了,一個三維視覺的生物怎么能想象的了十六維視覺生物眼中的世界呢?其實不必羨慕它們,能看見的顏色多,并不代表視力就一定清晰~ 譬如四色視覺的蜜蜂,雖然能看見豐富多彩的花朵顏色,但那些花朵在它們眼里都是馬賽克的效果,這個大家應(yīng)該都能想象~
不同的觀看者在面對色彩時,會產(chǎn)生截然不同的興趣或情緒。即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段對同一個對象也會有不同的關(guān)注點和理解。截止到這里,回憶一下我們在生活中對身邊人與自己產(chǎn)生不同的感受時,是否多了一些理解和包容?
四、我們的感官是如何欺騙我們的
實際感受 = 事實 + 生理/心理因素
我們看到的色彩與事實上的色彩并不是一樣的,它們之間有著生理作用和心理作用的差別。
色彩在人們眼中并不是它的本來面目,人們對色彩的感受和錯覺交織在一起。眼睛對色彩的感受和身體對溫度的感覺一樣有持續(xù)性。約瑟夫.亞伯斯(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藝術(shù)家兼教育家之一,早年任教于包豪斯藝術(shù)學院)做了一個著名的想象實驗:
設(shè)想面前有三桶水,從左到右
(左側(cè)) 熱的 — (中間) 溫的 —涼的(右側(cè))
將兩只手分別浸入兩側(cè)桶中
會感知到兩個不同的水溫:
熱的(左側(cè)) —— (右側(cè))涼的
然后將雙手浸入中間那個桶
會感知到兩個不同的水溫
但是,這一次
是相反的順序
涼的(左側(cè)) ——(右側(cè))熱的
這兩者都不是真實的水溫,而是另一溫度,我們稱“溫的”~
這一實驗會感受到物理事實與心理作用之間的矛盾,這一假想例中雙手所感知到的不同水溫是皮膚對溫度的錯覺,稱為“觸錯覺”。很顯然,人的感受不是對物理世界的忠實反應(yīng)。類似的錯覺人們由于習以為常而不覺察,“視錯覺”也是相同的道理。
要了解視錯覺,可以先感受下面幾個例子:
1、同一種顏色置于不同的顏色環(huán)境中看起來截然不同
上圖的例子讓我回憶起去年參與黑白版界面色彩搭配的失敗經(jīng)歷,當我把白版里視覺表現(xiàn)舒適的彩色圖表在未做色值調(diào)整的情況下放入深色背景環(huán)境里時,彩色圖表顯得與背景對比強烈,飽和度很高,甚至產(chǎn)生色彩晃動,令部分用戶產(chǎn)生視覺不適。
2、不同的顏色置入不同的環(huán)境中看起來相似
上圖的例子我個人非常喜歡,右側(cè)上方的略微偏紅的色塊置入左側(cè)粉色的環(huán)境中時,失去了自己本身的特質(zhì),變成了灰橄欖綠。左側(cè)上方的灰橄欖綠色塊置入右側(cè)綠色的環(huán)境中時,變得略微偏紅。兩個顏色通過環(huán)境的影響,身份發(fā)生了置換。用這個例子來比喻人和社會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非常貼切。
3、色彩的顫動
上圖顏色邊緣總是伴有凌亂的光影的干擾,當兩個顏色為互補色,飽和度很高且明度也接近的色塊緊挨在一起,矛盾的信息讓通常的生理感知程序失效,我們的眼睛不能聚焦成像,在“一個”還是“兩個”的矛盾之間往返忙碌,讓人頭暈眼花。
色彩邊緣的顫動關(guān)系會讓眼睛失去判斷力。它在生活中很少使用。在足球比賽中守門員的隊服經(jīng)常采用這種顏色搭配,它的“擴張”效果有心理威懾力,并且吸引眼球的余光,對方前鋒下意識地會傾向于把球射向穿著鮮艷的守門員,而不是球門死角。
4、色彩的起伏
上圖中立體起伏的錯覺源于清晰的色彩邊界。
起初我只有最左側(cè)的藍色,然后往A組里面依次增加15%的黑色,讓它發(fā)生數(shù)學上的變化。隨著色彩的加深,色階的梯度會越來越模糊,再往后會混成一片。
B組為了讓它展現(xiàn)清晰的色階并沒讓色彩的數(shù)值發(fā)生規(guī)律的變化。尤其是最后兩塊,A組顯得難以辨識,而B組仍然保持清晰的界限。
這張圖說明了顏色成分的數(shù)值等量并不能造成同樣等距的視覺結(jié)果。這一差異是我們心理和生理作用導(dǎo)致的。這里需要提到“韋伯-費希納定律”,感覺量的增加落后于物理量的增加。當我們想找一個數(shù)學公式把顏色有規(guī)律的排列起來,但是這個等比數(shù)列的形式,對人眼的擬合并不完美,想要得到一個界限明顯的色階,色塊之間的色差不可能等距且均勻。所以,如果你有強迫癥,一定要顏色按照規(guī)律的數(shù)值排列梯隊,很有可能會得到一個差強人意的色彩反饋。
這里我推薦觀察Ant.design的色板:
https://ant.design/docs/spec/colors-cn
為什么會產(chǎn)生視錯覺這種現(xiàn)象呢?因為大腦意識接受外部世界刺激后,會利用過去的經(jīng)驗+知識進行自帶濾鏡式的處理,這使我們無法“眼見為實”。聽起來讓人很沮喪,但這些錯覺并不是缺陷,而是人類在幾十萬年的進化過程中,獲得的一種認知武器,目的是為了更好的識別物體的特性,增加識別度和差異度,比如在黑色物體周圍的背景會更亮,而白色物體周圍的背景會更暗。
總結(jié)
我們能看到色彩—— 我們看到的色彩并不一樣—— 我們被看到的色彩所欺騙——我們從未看到過真正的色彩。
大腦意識是一副先天的“有色眼鏡”,讓我們不能越過意識集合而直接感受外部世界。在我個人看來,我們看到的是否真實,并沒有那么重要,符合我們合理認知的感受才能幫助我們更好的生存下去。
全站高品質(zhì)素材免費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