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設計感強的中文字體推薦

心理學家Hyunjin Song和Norbert Schwarz就曾提過:如果文字難以閱讀,人們就難以產生行動。通過讓實驗者觀看易讀性高的字體(Arial)及易讀性低的字體(Mistral),打印同樣內容但不同字體的日本手卷食譜分別給兩組不同的人。結果發(fā)現(xiàn),使用易讀性高字體所打印出來的食譜,被認為制作日本手卷不需要花太多時間、也不需要什么烹飪技巧。根據這項實驗發(fā)現(xiàn),文字的易讀性會影響人們對任務難易度的認知。

 

隨著品牌設計意識的增強,個人或者企業(yè)都希望自己的品牌具原創(chuàng)性,而越來越多例子再再說明了字體的重要,這也是為什么字體設計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

 

1.機械明朝(實驗字體,暫名) | 麥綮桁

銑床(Milling Machine)刻成的字體在香港稱為「啰機字」,日本則稱為機械雕刻用標準書體。從香港告示中七位數(shù)的電話號碼推斷它大概是七十至八十年代的產物。為了方便并統(tǒng)一師博的制作,早在1967年,日本工業(yè)標準調查會(JISC)為機械雕刻的標準字體制作出本工業(yè)標準(JIS)規(guī)定,作為通過工業(yè)雕刻產生字符的標準。

啰機字原理是由機器上的刀片360度旋轉于膠或金屬板上雕刻出文字,因此字體不會出現(xiàn)粗幼變化,尾端呈現(xiàn)圓角,且由于避免刀片在雕刻時損壞的關系,一般文字都會設計成縱、橫線,盡量減少筆劃避免過多的交集。為減少大量生產制作時的工序,使師傅能以一筆完成,考慮到技術的限制,其獨特的造型設計可以說是來自功能與規(guī)限下逼于無奈而產生的美學。以啰機字獨特筆劃造型作原點,加入明體能表現(xiàn)出漢字的古典韻與人文氣息的特質,麥綮桁開始設計這款實驗字體。然而皆還在探索階段,希望能為圓體類字體帶來新的可能性。

2.日日新| 陳冠穎

「日日新」字體的創(chuàng)作靈感,來自創(chuàng)作者陳冠穎偶然發(fā)現(xiàn),日本時代發(fā)行的報紙《臺灣日報》中的廣告手寫圓體,不僅呈現(xiàn)溫和柔軟的風格,也讓版面更添活潑,參考臺灣在明治-昭和時期報紙中,廣告標題圓體字的基本骨架而制成。在筆畫之間交叉的部分,仿制因印刷在紙上過程造成的暈墨視覺效果。部分筆畫的起筆與收尾皆做了仿手寫筆形的處理,帶有溫潤風,為一款具有復古風格和手寫感的圓體。而字體則以它所發(fā)源的刊物為名,也致敬那個摩登而自信的時代,故稱為「日日新」。

3.淚體| 楊宗烈

以淚滴作為靈感發(fā)想的創(chuàng)作來源,運用如淚滴、水滴流暢線條,將淚滴形狀流暢的散落字里行間。淚體不僅結合明體橫細直粗的架構,還加入了書法細致筆運的特色,將圓體與針筆書寫的現(xiàn)代感線條完美結合。不只如此,在線條端點加強積墨的特征,讓字體更富有手寫觸感。字體中部分點與筆畫之間故意不相連,讓文字表現(xiàn)更生動,就像空氣與光線在文字間流動般,也讓它于2016榮獲日本森澤Morisawa Type Design Competition 票選為人氣獎。

4.回想體| もじワク研究

主要是以參考森川龍文堂假名活字版片假名作成的文字,雖然是日文字體,但也收錄了相當豐富的漢字。

 

5.フォント「春秋-tsu」 | 太郎次郎社エディタス

中國文字起源于插圖,即我們熟知的甲骨文。春秋通字體以這種古文為依據,加以修改及調整而成。這款字體共收錄了1006個漢字,雖然數(shù)量不多,但這樣的設計仍讓人感到活潑有趣。

 

不同于英文字體設計,一套中文字體約有2萬多個字元,設計一套字體需花2~4年的時間才能完成,因此關于繁體字體的數(shù)量并不多。但不可否認的是,不論字體在何種場合的應用,在一種不自覺的潛意識下,都深深地影響著我們。

不同的字體會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感受,適當?shù)倪x用字體可以有效地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并有助于加強品牌信息的傳遞,甚至進而影響他們的選擇,達到說服力。

每天更新,
全站高品質素材免費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