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要懂的交互設計與用戶體驗設計

交互與互動的歷史可以上溯到早起人類在狩獵、捕魚種植活動中的人與人,人與工具之間的關系。中國古代的的許多發(fā)明都蘊含著“交流與互動”的含義,例如我們古時候的編鐘。

它用青銅鑄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圓鐘按照音調高低的次序排列起來,懸掛在一個巨大的鐘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錘和長形的棒分別敲打銅鐘,能發(fā)出不同的樂音,因為每個鐘的音調

不同,按照音譜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樂曲,這是人類通過敲擊與物品發(fā)生交互的一種方式,那么得到反饋是悅耳的音樂。

那么在今天的信息社會中,我們享受著現代交互設計所帶來的數字化生活,例如我們現在常用的交互手勢:

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交互手勢出現呢 ?因為隨著這幾年的智能手機的普及,所有的傳統(tǒng)設計都開始從“靜態(tài)”轉向“動效”,從“瀏覽”轉向“交互”,例如最近引爆朋友圈的小程序,就是互動游戲分享引爆手機流量的范例。

那么我們既然學習交互設計至少待知道我們的鼻祖,首次提出交互設計一詞的人是設計師比爾莫格里奇、他發(fā)明了世界第一臺筆記本電腦GRiD ,他認為“數字產品的設計師不緊緊只是設計一個漂亮或商業(yè)化的產品,而更多的要考慮更多相關的人機交互。

當慢慢的很多設計師關注如何通過了解人們的潛在需求、行為和期望來提供設計的新方向的時候,這時候其實你做的的就是屬于交互設計的范疇,其實在中國的大部分公司還是沒有很明確的界限,很多時候是產品兼著交互,或者Ui兼著交互。那么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公司高層對此專業(yè)認知偏差,特別是偏傳統(tǒng)的公司,高管層對用戶體驗的價值認知非常弱,所以才會有設計師話語權低的問題。另一個是國內院校有較少的與之匹配的對口專業(yè)方面的人才。雖然交互設計這個特殊學科在快速的成長著,但是與之能力匹配的人才還是較少的。

在美國有許多大學專門開設了交互設計專業(yè),例如:斯坦福大學、卡耐基梅隆大學、芝加哥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在中國的大學有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北京理工大學、

交互設計

交互設計專家瓊·庫珂認為:“所謂的交互設計,就是指在人與產品、服務或系統(tǒng)之間創(chuàng)建一系列的對話”“交互設計更多是一種行為設計,是人與人工智能的溝通橋梁” 同學們請深記這兩句話,以便留著之后裝逼用。

那么交互設計究竟是通過什么方法解決問題的呢?

交互設計通過產品的人性化,增強、改善和豐富人們的體驗,當今的微信或者還是美團以及滴滴和陌陌,他們所提供功能都離不開用戶需求的分析,而用戶行為分析也是交互設計需要考慮的重中之重,交互設計師通過設計產品的人性化和通用性來滿足不同用戶群體的需求。

之前我們說過很多公司的崗位交互設計的工作職責并清晰,其實很多人身兼數職,這樣的崗位劃分是不科學的,交互設計師對邏輯嚴謹、用戶調研分析、用戶畫像建模、認知心理學有著很高的要求。此崗對人綜合性要求更高一些。

下面我們看一張關于交互設計與用戶體驗、工業(yè)設計、心理學等諸多學科的關系圖譜。讓我們更清晰的知道交互設計應該掌握哪些本領。

交互設計的本質是溝通的設計。從狹義的上來看,交互設計師干的工作是產品的界面視覺和交互方式的設計,包括界面視覺(色彩、圖片、版式、圖標、文字)控件(按鍵、彈窗、手勢、觸控)信息架構、以及動畫、視頻和多媒體的設計。但是交互設計卻屬于服務設計的范疇,重在服務。

例如:互聯網企業(yè)最熱衷的O2O業(yè)務(滴滴、淘寶電影、美團、天貓),線上注重的是交互設計,而線下更多涉及到物流、餐飲、休閑方式的設計和知識,如果作為一名交互設計師不了解服務的流程和用戶體驗,自然也是很難設計出貼心的APP應用;交互設計師的工作重點是嘗試理解用戶的不同需求,并通過產品設計或服務設計來改變人們的行為,給用戶更為愉快體驗。

例如:陌陌關注陌生男女交往的方式,美團點評則關注城市白領的餐飲習慣和休閑行為,特別抓住了“省錢”和“分享”的體驗。每個產品關注的點都是不不同的,重在是怎么去理解你的受眾,為他們設計出方便他們使用的APP。

交互設計師是產品“幕后”的 策劃者和工程師,他不僅要洞察用戶消費心理,而且還應該從各個環(huán)節(jié)來提高服務的“貼心”和“滿意度”,交互設計師是消費者和產品、服務與企業(yè)的溝通橋梁,騰訊、百度等國內企業(yè)把交互設計師、視覺設計師和用戶體驗設計師都歸類于用戶體驗部門,她們都工作可以統(tǒng)稱為用戶體驗設計。

喬布斯曾提出:“我們所做的要求講求商業(yè)效益,但這從來不是我們的出發(fā)點,一切都從產品和用戶體驗開始”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用戶體驗的重要性,雖然交互設計和用戶體驗概念才出現短短十幾年,但是隨后著全球信息化的高速發(fā)展和“互聯網+”的概念深入人心,它在我國的普及速度和影響力是與日俱增的。

用戶體驗設計、創(chuàng)新體驗、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信息架構和可用性等已經成為當前設計界最關注的話題;它的影響力可以堪比歷史上的包豪斯、極簡主義、功能主義、國際主義等著名設計理論??梢钥吹某鰜?,用戶體驗設計的價值觀會成為設計界的公認的標準,未來的以后無論任何產品都需要考慮用戶體驗,都需要從用戶的角度來看待設計。

用戶體驗設計

用戶體驗設計包括用戶研究、創(chuàng)建人物角色、產品概念設計、信息架構、交互設計、原形設計、視覺設計以及可用性測試。國內一般大型的互聯網公司都有專門的UED部門,比如百度MUX,網易UED、騰訊CDC、搜狐UED、攜程UED,

很多互聯網公司越來越重視產品的用戶體驗,實踐著以用戶為中心設計概念。

以騰訊用戶體驗設計部為例,UED分為兩個事業(yè)群,技術工程事業(yè)群和社交網絡事業(yè)群,分別對應兩個部門,用戶研究與體驗設計部和互聯網用戶體驗設計部門,騰訊用戶研究與體驗部(CDC)屬于平臺研發(fā)和技術工程事業(yè)群,大家所熟悉的微信廣州研發(fā)團就屬于這個事業(yè)群。CDC分成四個中心:用戶研究、體驗設計、品牌設計、和設計研發(fā),大約200人的規(guī)模。用戶研究中心主要從事用戶研究工作,包括互聯網網民以及騰訊用戶的基礎研究,公司重點產品體驗評估,前瞻性探索等。

CDC體驗中心負責公共產品以及公司各種管理平臺等建設,如統(tǒng)一的安全與支付體系、公益平臺等,也負責騰訊投資等公司如京東商城等提升用戶體驗。

CDC品牌設計中心負責騰訊集團品牌建設,品牌形象研發(fā)以及禮品研發(fā),各種傳播活動和營銷推廣。

行業(yè)生態(tài)圈

交互設計確實是一個新興的行業(yè),雖然比爾·莫格早在30多年前就提出交互設計,但是真正興起是在2008年喬布斯推出第一代iPhone,這時候是移動互聯網和電子商務迅速崛起,傳統(tǒng)企業(yè)轉型互聯網+,互聯網創(chuàng)業(yè)公司大量涌現,越來越多的公司注重起用戶體驗設計。目前這個行業(yè)還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加班多、任務重、跳槽多、要求高和受尊敬程度較低以及認可度較低等問題,因此,交互設計師需要快速提高自己的能力,從單一走向綜合,從“動手”轉向“動腦、動口與動手”,交互設計師更需要提升自己創(chuàng)造性、溝通性與視覺表現力方面的能力。

那么傳統(tǒng)設計師和交互設計師到底有何區(qū)別呢,用簡短的話來說就是傳統(tǒng)設計師面向營銷的。而交互設計師面向的是服務設計。交互設計不在重視技法而轉向重視對產品的理解與行業(yè)的理解,交互設計對心理學、社會學、管理學、市場營銷、和交互技術專業(yè)知識有著更多的需求?,F在更多的設計師往往更擅長藝術設計,而未來的設計師是需要具備多種綜合能力的。比如做租車行業(yè)APP設計師就需要深入了解產業(yè)的盈利模式和用戶痛點。在互聯網更為發(fā)達的美國,單一的UI設計師已經不存在了。產品設計師(UI+交互+產品)、代碼型設計師(UI+程序員)已經初成氣候。

設計線路圖

IDEO的創(chuàng)始人,David Kelley,后來又在美國斯坦福大學創(chuàng)建了著名的D.School(運用設計思維解決問題),提出目標導向設計,該方法給設計師提供了一個研究用戶需求、交互設計和用戶體驗的操作流程。該設計流程可以分為5個階段,即同理心(理解用戶)、觀察和發(fā)現需求、形成觀點和創(chuàng)意、原型設計和產品檢驗。

在工作中產品設計與用戶研究往往相互迭代,交替完成,由此推進產品研發(fā)的正循環(huán),在規(guī)劃新產品、新功能必須回答三個問題是:用戶是否有需求?用戶的需求是否足夠普遍?提供的功能是否能夠很好滴滿足這些需求? 因此,需求分析、設計規(guī)劃、設計實施、項目跟進和成果檢驗不僅是多數互聯網公司和it企業(yè)的產品研發(fā)流程,而其中的用戶研究、原形設計、產品開發(fā)、產品測試和用戶反饋也是交互設計所遵循的方法和規(guī)律。

交互產品的要素

交互主要以web網站、游戲、手機APP和各種智能設備的軟件形式來呈現的,為了清晰地說明交互產品這種集編程與藝術于一身的特殊性,美國交互設計專家詹姆斯·賈瑞特提出5S模型,他將產品分為5個層級,分別為戰(zhàn)略層、范圍層、結構層、框架層和表現層,從抽象到具體從概念到產品的完成過程來說明交互產品的特征。

戰(zhàn)略層主要是聚焦產品目標和用戶需求,是所有產品設計的基礎,往往由公司最高層負責和制定。第二層范圍層,是具體設計軟件相關的功能和內容,該層往往由公司的產品部門負責和實施。第三層是結構層,包含交互設計和信息架構是主要內容,該層也是交互設計師最為關注的重點,一般交給公司的UED部門執(zhí)行并負責。第四層為框架層,主要是完成交互產品的可視化工作,包括界面設計和導航設計和信息設計工作。最頂層為表現層,主要涉及到APP的視覺設計、動畫轉場、多媒體和文字排版等具體呈現的形態(tài)。

5S模型中的結構層,框架層和表現層都是交互設計師、界面設計師和用戶體驗設計師的工作范疇,最終產品的呈現形態(tài)都是由她們來決定的。在5s模型中,戰(zhàn)略層和范圍層其實都是屬于不可見的領域。結構層和框架層是需要交互設計師和后臺工程師攜手打造完成,而最后呈現的產品畫面和觸控方式就是交互設計師的精心制之作。

根據斯坦福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APP整體的視覺傳達設計,包括版面設計、排印方式字體大小,和顏色方案等因素都會影響人們對APP可信度的判斷。我相對于結構、信息、內容和知名度而言,APP對人感官感受的影響更為深遠。

用戶體驗

在這個時代人人都在談用戶體驗,但是我認為真的把用戶體驗放在第一位的APP還是比較少的,比如舉個例子,當我們打開一個APP的時候都會提示注冊,那么我們反思用戶到底喜不喜歡注冊呢,答案是“不喜歡”。 那么為什么不喜歡呢,原因是用戶其實只是想要使用APP的某一個功能,直接讓我使用就好了,其實都是有所顧忌的,體驗是不爽的。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們現在市面上所有主流的APP都是需要用戶注冊使用的。所以在用戶體驗方面我們并不可能滿足所有用戶的需求,您只要滿足你受眾的群體的70%就好。

每個產品的用戶體驗目標是不同的,像社交類、閱讀類、娛樂類APP需要更關注社交與情感;而服務類和電商類APP則跟關注人們的衣食住行各個方面,每個產品對用戶的理解和同理心越好發(fā)展的也就越迅猛。

馬化騰曾經說過:“騰訊對待消費者不是以客戶的形式來對待,而是一用戶的形式來對待,用戶和客戶之間雖然一字之差,但卻有著天壤之別。用戶思維是一種打動思維,以打動用戶的心來形成消費者的粘性?!?

騰訊張小龍認為:“用戶體驗和人的自然本性有關,例如 微信當年”搖一搖“尋找附近陌生人交友就是一個以”自然“為目標的設計,因為天生就會搖晃和把握,這是原始社會人類本能,無需學習,天生俱來,降低了用戶的學習成本。

美國行為學家馬斯洛認為人類需求的層次有高低的不同,最底層的需要是生理需要,向上依次是安全、愛】與歸屬、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同樣道理,大多數技術產品和服務的體驗也是都要經歷5個等級,從最底層部分到最頂層。下圖是一個金字塔模型圖譜。

金字塔模型自上而下,是一個基本的產品進化模式,是用戶體驗的依據,正如我們在迪斯尼樂園乘坐過山車時所經歷的膽怯、興奮、狂喜和巨大的滿足感,產品除了可用性和易用性以外,還包括享受、美學、和娛樂體驗。也就是說產品、系統(tǒng)與人機交互的過程中除了要達到可用性目標中的效率、有效、易學、安全和通用性之外,我們還應該具備令人滿意、有趣、富有啟發(fā)、美感、和成就感等。

怎么讓一個產品有吸引力且過目不忘?

通過用親切的語言、絢麗的色彩、配以幽默的元素以及激發(fā)人們的好奇心,都可以達到這個目標,前提是要有流暢的操作體驗。

在優(yōu)秀的產品和服務中,無論是蘋果的iPhone還是海底撈獨特的員工服務模式,都體現了用戶體驗的本質:“以人為本,關注細節(jié),將顧客的滿意和期待作為設計的工作的宗旨?!? 他們都運用了金字塔模型,從下到上的思考問題,發(fā)掘出了更多的新點子,而以更好的方式改變產品

流程管理圖

在產品研發(fā)中需要建立流程管理圖,這樣交互產品以及各個崗位就能清晰的明白和了解時間節(jié)點和人物分配。以APP應用程序設計來說,產品開發(fā)過程中包括戰(zhàn)略規(guī)劃、需求分析、交互設計、原形設計、視覺設計、和前端制作。產品開發(fā)過程中每個階段都要有明確的交付文檔。戰(zhàn)略規(guī)劃期的核心是產品戰(zhàn)略、定位和“用戶畫像”。產品戰(zhàn)略和定位確定之后,用戶研究員就可以參與到目標用戶群的確定和用戶研究中。包括用戶需求的痛點分析、用戶特征分析、用戶使用產品的動機等工作。產品經理就可以共同出具“用戶畫像”的角色文檔,確定目標用戶群。

需求分析的核心是需求評估、需求優(yōu)先級定義和管理需求環(huán)節(jié),要求還原從用戶場景得到的真實需求,過濾非目標用戶、非普遍和非產品的定位上的需求。通常需求篩選包括,記錄反饋、和合并和分類、價值評估、風險機遇分析、優(yōu)先級確定等內容。需求分析主要是由產品人員負責和驅動,最終交付物是產品需求文檔(PRD),? 接下來是由UED團隊,根據產品需求文檔進行邏輯梳理、信息架構、頁面交互、邏輯線框圖、導航設計、UI/控件設計、用戶界面、總體功能、后臺功能、功能描述、等內容制作,所以UED所以人員要盡可能的熟悉產品需求文檔的。當視覺設計評審通過時,前端就可以根據頁面效果圖,進行切割編碼了,當前端制作通過評審后,就可以進入產品的制作階段了。

總結

通過以上的分享我們了解的交互歷史的從零到一,真正的領會的交互設計的本質其實是溝通,通過交互的方式讓人和機器產生對話,與傳統(tǒng)設計師最大的區(qū)別的是一個重營銷,一個重服務。在用戶體驗方面我們要真正的理解金字塔模型,在產品之初我們要滿足最底層的需求也就是做實用、有用的產品;在滿足了底層設計和中層設計的時候我門要去追求更高的頂層設計,也就是讓用戶感覺到愉悅性和有意義。通過流程管理圖讓們做的每一步有章可循,增加協(xié)同配合的同時,更好提升工作效率。

 

 

文章來源:全棧設計師小秘圈(公眾號)

文章作者:呂鵬JPG

每天更新,
全站高品質素材免費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