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設計是產品經理和設計師都要下功夫的地方。特別是在移動端APP產品的架構上面,需要圍繞交互設計好好的打磨產品。
今天25學堂的小編,教大家一個特別好的方法,大家以后做交互設計可以按照這樣的流程來做。俗稱八定法。
1、定目的:確定設計目的。
小編始終認為,任何設計的核心在于目的,基于目的的設計,才能避免無效設計,可以根據產品定位或服務主旨等來制定目的,比如上文提到的星巴克,它的產品是咖啡,但是核心賣點其實是服務體驗,它希望每位客人都感覺賓至如歸,所以它的交互或服務設計目的就是給客人完善貼心的服務體驗。
2、定受眾:確定目標用戶。
這里的用戶可能是一類,也可能有多類,這個取決于你的主觀目的和客觀市場,這里就不細說了,相信關于確認目標用戶,并給用戶繪制畫像這些流程,不僅僅是互聯(lián)網,傳統(tǒng)行業(yè)也一直在做。
3、定場景:確定用戶場景。
即目標用戶會在何時、何地、何種情況下去使用功能或服務,舉兩個例子:星巴克的客人把車停在星巴克門口,想進去坐著等人,這個時候他發(fā)現路邊無法停車,于是他進到店里詢問店員附近哪里有停車場,這就是用戶場景;再比如iphone 6plus手機到屏幕尺寸太大,平時雙手使用很順利,但是一旦在地鐵里,一只手需要扶著扶手時,單手操作時,輸入文字就很麻煩,于是某輸入法設計了一個“單手模式”,鍵盤可以變成小半個,左手拿手機就靠左邊安置,方便用戶按到所有鍵盤區(qū)域。
4、定需求:確定用戶需求。
這里的需求也包含了潛在的用戶需求,有些需求需要交互設計師協(xié)助產品經理一同挖掘。我們在進行設計時,光考慮目的而忽略用戶的需求,必然會產生沖突,交互設計師需要找到一個平衡點,舉個例子:宜家的案例中,就有效的挖掘了三個用戶需求——新用戶第一次購置家居用品,不了解該如何選購,并避免遺漏;老用戶很熟悉宜家,也足夠有經驗,不想再走一遍新手流程,希望直接去到自己需要的產品面前;任何用戶都有自己動手和學習的欲望。
5、定資源:確定現有資源。
這一步很多設計師,甚至產品經理會忽視,設計可以天馬行空,但是落地得靠務實,只有清楚的了解現有的各類資源,才可以更好的進行設計,避免務虛。比如星巴克的店長就會提前去了解周邊的停車場情況,又比如小編在管理設計團隊時,要求所有設計師必須清楚的了解當前產品功能,避免做出一些與現有功能相沖突的設計。
6、定流程:確定交互流程。
流程說白了就是怎么去做,就不細說了,不是本文主要目的,下次找機會細說,一個好的交互流程有三個要素:誰發(fā)起,誰參與,誰結束。同時需要窮舉所有主分支的可能性,確保無遺漏。
7、定風險:確定潛在風險。
這里先說一個梗,小編很愛喝星巴克,有時混熟了也愛給他們提點建議,我曾經發(fā)現一個很有意思的點,星巴克的收銀流程是先刷會員卡,再提交飲料單(大家看到過應該,就是在杯子上寫字然后遞給咖啡師,這個步驟類似點菜后的下單),最后再收錢,這個流程小編認為是為了更高效提升咖啡制作效率,同時給客人營造服務高于賺錢的錯覺。
整個流程其實控制的也不錯,但是總有意外,如果你點的是新鮮調制咖啡,收營員通常會轉身到滴濾咖啡機處,親子給你準備咖啡。那這個時候就會很尷尬,小編遇到至少幾十次,手舉著錢或銀行卡,看著收營員的背影,放下也不是,舉著也不是的干等著。
為什么會發(fā)生這個情況?其實是用戶真實流程和預先設計流程之間的一個小小出入,用戶總是習慣了把會員卡和錢一起遞給收營員,而收營員的流程里明確告訴他要最后拿用戶手中的錢。
當然遇到一些有經驗的收營員,他會把你的錢一起收去,或及時的接下你手中的錢。
所以小編認為,一切設計,都是基于預判的,都有潛在的風險,這些風險來自于操作人員、場景變化等等。
我們可能無法一次性把所有潛在風險做預測,但是在交互設計的流程確定后,必須做反復的復盤,以確保把風險降到最低!
比如2016年春節(jié)時,微信搶紅包功能就多次出現異常,然后大家可以看到,很多之前沒見過的提示文案都及時的出現,這就是一種針對潛在風險制定的交互設計預案。
8、定方案:確定設計方案
到了這步,應該說是水到渠成。設計師和產品經理、需求方應該有一致的看法。根據這些需求設計出來的方案,選擇一個合適的就好。
小編總結的“八定法”,無論是人機交互設計,還是傳統(tǒng)行業(yè)的交互設計,都完全適用,這八個點一旦確認,可以更好的幫助設計師準確無誤的進行有效的交互設計,從而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交互體驗!
以上內容來源有間道觀(觀主@寧白衣) 《深入淺出談交互》
全站高品質素材免費下載!